浙江丽水市遂昌县档案馆高效推进消杀设备升级助力档案保护提质增效
撰稿:祁宏、通讯员:雷金香(遂昌县档案馆)
在数字化与生物安全双重挑战下,尤其是面对山区温湿环境极易滋生的菌虫霉尘难题,遂昌县档案馆以科技创新破解档案保护瓶颈。近日,遂昌县档案馆全新落成的MQ-800W等离子臭氧档案消毒舱正式投用,标志着该馆在档案安全保管领域实现跨越式升级,这一由馆领导班子统筹谋划、精准落地的科技项目,为馆藏10余万卷珍贵档案构筑起抵御生物侵害的现代化安全屏障。
遂昌县档案馆大楼
针对山区温湿地区档案库房面临的菌虫霉尘威胁,以及传统消毒方式效率低、兼容性差等痛点,遂昌县档案馆经过多次专题论证,确立了“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建设方针。此次启用的“森林雨”牌MQ-800型消毒舱,采用等离子与臭氧双重协同技术,单次可处理600盒档案(以20mm厚度档案盒计),日均消毒能力超2000卷,显著提升了馆藏档案的流转效率与防护时效性。设备运行期间,舱内臭氧浓度稳定维持在≥100mg/m³,对山区档案库房常见顽疾——如黑曲霉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杀灭率达99%以上,同时确保纸质档案材质零损伤,在档案实体保护与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两方面实现了关键性技术突破,为山区档案馆提供了对抗高湿环境生物侵害的强有力新抓手。
为最大化发挥设备效能,该馆同步推进三项配套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建立联动机制,档案周转效率提升40%,并精准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显示舱内温湿度、臭氧浓度等8项关键参数。作为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该消毒舱的一体化设计兼具智能化与实用性,配备4辆专用消毒车,操作便捷,2小时即可完成全流程消杀,为珍贵档案的长期安全“存史”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保障。
从传统熏蒸到智慧消杀,遂昌县档案馆的转型之路印证了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的支撑作用。其成功实践,为深受菌虫霉尘困扰的山区温湿地区档案馆提供了可复制的“遂昌经验”,是新时代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生动样本。随着更多科技手段的应用,这座浙西南的档案馆正稳步迈向“安全保管示范馆”的新目标。
此次在上海著名档案消毒专业公司指导下,进行的设备的升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不仅是档案保护技术的革新,也是依照科学规范管理档案的具体实践,更是直击山区温湿环境档案库房“痛点”的职业防护技术突破,。新技术的应用,为守护实体档案免受菌虫霉尘侵蚀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利器,从根本上夯实了档案事业“存史”根基,确保历史记忆在复杂环境下得以完好传承。
上一篇:没有了!